4 月 30 日,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北京召開,會議對房地產市場有了全新的表述:
會議強調,要繼續(xù)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。要繼續(xù)堅持因城施策,壓實地方管理部門、房地產企業(yè)和金融機構責任,做好保障房交付工作,維護購房人合法權益。面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和居民對高質量住房的新期待,要統(tǒng)籌研究消化存量、優(yōu)化增量的政策措施,構建新的房地產開發(fā)模式,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(fā)展。要深入實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案,確保債務風險高的省、市、縣有效化解債務、穩(wěn)定發(fā)展。要繼續(xù)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化解風險改革,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(fā)展。
我之所以說這是樓市的新提法,是因為這種提法與以前的提法有兩個不同之處。
"三大工程",即保障房建設、城中村改造和 "兩用 "公共設施,是去年中央提出的與房地產業(yè)相關的三大任務。
去年底,為了支持三大工程建設,甚至重啟多年未實施的PSL,起步就是3500億元。有媒體已經解析,3500億元是單月PSL投放力度史上第三大--前兩次,2022年11月,新增PSL3675億;2014年12月,新增3831億。
然而,一年之后,在 4 月 30 日的那次重要會議上,卻只字未提 "三大工程",甚至連社 會住房也沒有提及。
這里是否發(fā)出了信號?或者說,這里是前一天小論文的佐證。
如果是這樣,商品房市場的理論收益其實更大。
好的邏輯是,商品房的分流壓力減輕了。此前,筆者在分析保障房時說過,保障房尤其是保障房的銷售,一旦大規(guī)模入市,將至少是目前商品房市場需求的一半,這將使商品房市場的需求,成為斷代需求的額外負擔。
目前不再提 "三大工程 "和社會住房,可能是對現實的妥協(xié),我們不希望它成為最后一根稻草。
在房地產市場 "三大工程 "淡化的同時,一項新的任務被提上日程,或者說有了新的表述:根據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、人民群眾對優(yōu)質住房的新期待,統(tǒng)籌研究消化房地產存量、優(yōu)化住宅增量的政策措施。
這句話說明了幾個問題:
1、市場已經供大于求。
考慮到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 "的表述,早在去年 7 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已出現。
2) 為了建大房子、好房子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放寬 "709"0 限制。
"人們對高質量新住房的新期待 "正是這個意思。
2006 年 5 月,建設部、發(fā)改委、國土部等九部門在《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(wěn)定住房價格的意見》中,明確提出了新增住宅套數的比例要求:
應重點發(fā)展標準商品房。從2006年6月1日起,新審批、新開工建設的商品住房,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(含經濟適用住房)的比例必須達到開發(fā)建設總建筑面積的70%以上。直轄市、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因特殊情況需要調整上述比例的,須報建設部批準。過去已批準但尚未取得建筑許可證的項目,如不符合上述要求,必須按照單位類型的要求進行調整。
上篇:
下篇: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(qū)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: 電郵:303235380@qq.com
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