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油被譽為“工業(yè)的血液”,可見其在如今世界上的地位。事實上,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,針對石油就發(fā)生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沖突,其中影響最大的三次分別的是:第一次石油危機、兩伊戰(zhàn)爭、伊拉克戰(zhàn)爭。這三次不僅造成了全球經濟的劇變,更是讓整個世界陷入到了能源危機中。
早在石油還沒有出現(xiàn)危機的時候,就有化學家分析這類能源,試圖人工合成,但結果很不理想。那么石油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呢?在大眾的認知中,它首先是古生物的遺骸,在地殼、高壓、缺氧、其他生物的共同作用下,發(fā)生了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。石油形成的條件太過于苛刻,人類根本模擬不出來。
人類每天消耗的石油以億噸來計算,已經持續(xù)了近100年,這樣的消耗量,石油目前還能再使用大約50年。有人會問,一個油田的石油量高達上億噸,如果這些石油都是古代生物變成的話,遠古真的有這么多生物嗎?
黑色的液體黃金
人類很早就發(fā)現(xiàn)了石油,據可考察到的線索,最早在公元前10世紀的古埃及,人們就在使用石油作為防水的一種工具,并且還將它用在了建筑領域。
“石油”這個名字,還是中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命名的,當時沈括發(fā)現(xiàn)石油可以燃燒,燃燒會產生大量的黑煙,用陶瓷碗將燃燒的石油罩住,收集到的黑煙可以制作成墨條,是中國古代的墨水原料。著名詩人蘇東坡和王安石都使用過石油制作的墨條,沈括還預言,石油以后必將大行于世。
沈括的預言在800年后成為了現(xiàn)實,第二次工業(yè)革命時期,人類發(fā)明了內燃機,這是一種利用燃料燃燒提供動力高速運轉的機器,其效率遠超于人類之前一切的動力來源。而為它提供能量的,是當時還比較粗糙的柴油和汽油。這兩種燃料來自人類對石油的提煉,此外還有副產物煤油。隨著人類技術的提升,石油的產物也來越多,上至能驅動航天器升天的航空煤油,下至生活中最常見的塑料和石蠟。
可是石油的分布非常不均勻,有些國家一滴油都沒有,有的國家就如同飄在石油上面。石油在工業(yè)中的地位造就了它的價值連城,為了這種液體黃金,一些國家大打出手。
中東油田
中東地區(qū)儲存著全世界60%的石油資源,掌握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石油出口,為何它的石油資源如此豐富呢?
這得要追溯到中東地區(qū)的形成。中東地區(qū)從行政劃分來看屬于亞洲,但是它的板塊卻屬于印度洋板塊。它并非哪個大陸的原生陸地,而是非洲板塊東北部新元古代增生陸緣的一部分。
侏羅紀時期,亞歐大陸的西南部分是一片海洋,史稱特提斯海,又名古地中海,今天的地中海就是它的殘留。因為印度洋板塊對亞歐板塊的擠壓,特提斯海逐漸消失,中東地區(qū)的阿拉伯板塊從非洲板塊分離,朝著消失的特提斯海方向北移,原本富饒的海洋早已不見,那些海洋古生物的尸體被卷入了地殼里,經過反應生成了石油鎖在地殼里。
上篇:
下篇: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(qū)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: 電郵:303235380@qq.com
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